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 提案选登

关于加强夜经济建设力度推进消费型城区升级的建议

共青团市委

信息来源:张家口政协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30日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事实也表明,夜间经济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等方面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其繁荣程度被视为一个城市经济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少地区都出台了加快发展夜经济的相关举措。例如,北京发布了第三版“夜经济”发展措施,广东省开展了以“夜生活·粤精彩”为主题的2022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我省也于去年9月—10月举办了主题为“惠民&活力”的 “夜经济消费季”活动。进一步满足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一、我市“夜经济”现状

我市属于典型的北方气候,受气候条件影响,市民普遍不愿意在冬季夜晚外出,只有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外出消费。但在夏季等温暖季节时,我市“夜经济”较为繁荣,成为部分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及不少青年的第二收入。近年来,我市分别打造了以老火车步行街、 武城街、 99街区等夜间商圈, 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开展“夜活动”、满足“夜消费”的平台,也助力了我市“夜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常态化管理机制,影响居民生活。部分夜市由市民自行组织,自行选取营业场所,且部分商业区、居民区混合,造成了一定的“水土不服”。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灯光污染和扰民问题日益严重,也为有关部门监管带来了难度。

(二)基础设施保障仍不完备,承载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夜市道路亮化、灯光标识指引等公共基础设施未能有效覆盖。夜间公共停车位较少,公共交通覆盖率不足,深夜打车难、等车耗时长、无车响应等情况较普遍。同时,居民夜间出行的安全感不强,尤其是女性夜间消费的安全性更值得关注。

(三)夜市结构较不合理,有待继续开发。夜间消费场所普遍集中在城市各级商业商务中心的核心地带,较为分散,且主要以餐饮娱乐为主,文化、体育、旅游之类的产品极度匮乏,业态单一,缺乏城市内涵。且大部分商场商圈在晚10点左右便停止营业, 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影院等夜生活场所数量有限,消费者夜晚活动持续时间较短,夜间消费氛围不足。

三、意见建议

(一)科学规划,打造符合张家口特色的“夜经济”。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为契机,在做好传统“吃、喝、购”的基础上,深挖全市范围内旅游景点资源,开发设计特色夜间文旅线路,在增加文化内涵上下大功夫,将夜经济与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相结合,与街区特色文化、潮流文化相融合,鼓励高校、文化机构等同夜市主体合作,进一步探索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多元形态产业,打造形式多样的夜间文化艺术活动和旅游活动,从而激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和消费需求。

(二)加大支持和管理力度,为发展“夜经济”提供优渥环境。合理延长大型商业综合体经营时间,健全相关商家准入、退出机制,确保产品安全。统筹有关执法部门加强治安巡逻、城市管理,打击违法犯罪,规范夜间市场秩序,解决发展“夜经济”可能带来的空气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垃圾随意堆放等问题,创造健康、安全、文明的夜间消费环境。特别是要紧抓80后、 90后、 00后等夜经济商家和消费者主体,开展系列青年发展友好型区域创建工作,鼓励青年在夜市创业就业,增加青年群体收入。同时,针对青年夜生活特点和现实需求,重点组织青年喜爱、经常光顾、生活需要的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服务商家,推出常态化优惠让利活动,适时开展各类青年商家评比工作,提升青年品牌影响力,加快青年人气聚集。

(三)整合城市公共资源,为群众享受夜生活提供便利。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力量,科学划定夜市范围,合理规划商户、展位区域,加快体育中心、公园广场、夜间景点等公共场所建设,强化照明、交通、氛围打造,提升夜景和绿化配套工程。同步延长部分线路公交服务时间,增加夜班公交线路、加密车次,加强出租车、网约车行业的监管力度,方便市民出行。鼓励对部分传统商业街区、老旧经营门市、百货商场、街道内巷等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烘托夜生活氛围,提升城市形象。

(四)强化宣传引导,培养市民的夜生活意识。强化对服务保障夜间经济的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为夜间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经营环境。积极组织各类特色文艺演出、文化活动,以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和平台为载体,不断开展夜游、夜购、夜宵、夜娱、夜健、夜景等系列夜间经济活动宣传推广,通过在夜市所在主要街区、明显地段设立显眼亮化的门牌,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夜间消费咨询服务。同时,注重引导商贸企业与新闻媒体建立消费信息宣传联盟,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夜间促销活动,培育壮大夜消费群体,培养市民积极、健康的夜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