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谋划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将举办重大赛事同服务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推进张家口赛区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实现后奥运经济健康发展,是交好两份优异答卷的重要课题。
一、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总体规划落地慢,对我市赛区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造成影响。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是京张两地以及京津冀区域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市初步拟定了建设规划,但北京、天津还没有相对具体的规划方案,这对我市冬奥会后张家口赛区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造成不利影响。
(二)部分场馆专业性强,赛后大众参与面窄。如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及云顶滑雪公园的U型场地、平行大回转、障碍追逐、空中技巧等是为专业比赛而修建的,在赛后不改变场馆用途的情况下,大众普遍参与专业运动项目的热情不会太高,这些场馆在赛后作为专业性体育场使用就限制了其使用频率。
(三)场馆受季节性影响大,适游期短。冰雪项目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若夏季开馆将会增加其在维持场馆低温和冰雪续存的运营成本,而室内外的温差也会限制民众夏季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为降低运营成本,冬奥场馆设施多在夏季关闭,致使场馆设施盈利期短,难以实现持续的收益。
(四)赛后关注度降低,对参与度带来影响。目前,京张两地常住人口有2600多万人,加上外来游客也不能满足赛区赛后支撑。随着赛后关注度和热度降低,一定程度会减少外来人口参与度,人流量不足将极大地影响场馆的赛后使用。即使是在赛后将场馆用作社区体育场馆或举办文化娱乐赛事,其使用效率也难以应对维护成本。
(五)产业融创亟需推动,无形遗产亟待挖掘。目前,我省、我市体育装备制造还没有形成完整产业体系,体育服务仍需提升、体育品牌处于落后水平,亟需在土地、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张家口地方文化特色与冬奥文化融合程度低,“雪如意”和谐如意的文化内涵、美好和合的精神理念宣传不到位,文创遗产亟待挖掘。
二、发展后奥运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总体规划落地落实。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冬奥场馆赛后利用指明的方向。为此我市要深化与京津合作,加强与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等相关部门协调,积极推动成立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与京津冀主要领导组成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建设规划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尽快共同编制出总体规划,积极推动规划早日落地落实,超前谋划后冬奥时代我市体育文化旅游发展。
(二)积极承接国内外重大赛事,打造国际高端赛会承载地。要克服赛后大众参与面窄的问题,必须依托赛后场馆设施、竞赛组织、服务保障等资源,积极申办承办国际雪联以及世界大冬会、冬青奥会、亚冬会、全国冬运会等国内外高端赛事,打造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高端品牌赛事聚集地。依托场馆设施发展会展经济,谋划举办国际性节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冰雪产业交流平台。
(三)探索赛后场馆可持续运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训练与教育培训。依托赛区场地设施、服务配套、康养资源和冰雪师资,大力发展专业训练、教育培训和运动康复产业。依托专业赛道,建设服务于国家及亚洲的冰雪训练基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冰雪强校合作,培养专业竞技、装备制造等人才,打造国家冰雪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冬奥会医疗保障资源,整合张家口赤城温泉等,引入国际专业运动康复疗养机构,发展运动员诊疗康复产业,打造国家运动康复疗养中心。
(四)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培育发展全季全体育运动项目。以落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目标,雪季开展免费滑雪体验,举办冰雪嘉年华、欢乐冰雪季等群众性冰雪活动,打造大众冰雪运动推广基地。在非雪季整合周边山地、森林、草原等资源,打造集登山、骑行、徒步、滑草、攀岩、轮滑等于一体的山地户外运动,积极举办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等系列户外运动赛事,吸引全国群众参与度,实现四季持续运营。
(五)建设冰雪产业装备生产基地,挖掘文创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以延伸冰雪产业链为重点,为制度、资本、技术、产业、市场相互融合搭建平台,做强冰雪装备制造产业项目。结合我市蒙汉文化特色探索开拓新兴文化业态,深入挖掘“雪如意”中国文化内涵,让世界各国增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建设集观光见学、体育教研、体验培训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展国际冰雪运动文化、冬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