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保障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周竑宇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营商环境整体向好,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张家口、扎根张家口。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还不同程度存在营商氛围不浓厚、审批流程繁琐和制度亟待完善等问题,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仍有发生。办事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仍需提高,个别工作人员对政策和业务流程一知半解,岗位匹配度不高,导致人为“延长”审批时间。
二是投资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在项目建设中,依然有个别单位把企业和项目当做“唐僧肉”,致使项目建设落地难、推进难,有的项目甚至因此半途而废。
三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进一步加强。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企业直接融资工作进展缓慢,自2000年至今,我市没有一家新增A股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只有5家。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深化“放管服”,着力打造高效的行政审批。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环节和流程,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加大政务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做好手机APP等移动客户端政务服务平台的开发应用,使网上审批能够覆盖企业必要和日常报批事项;特别是要着重抓好窗口服务人员的优化配备和素质提升,加强定期培训和日常管理,寓培训、宣传于服务之中。
二是树立良好形象,着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支持度;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以案促改、以案示警。此外,重视现有小微企业的培育壮大,让以企招商成为常态,让小微企业成为营商环境市场主体的“风向标”、招商引资的“活教材”。
三是加强金融扶持力度,实施“引金入银”工程。发挥产业基金在产业布局上的作用,助力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做大做强;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基金或纾困基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围绕产业链搭建融资链。深化银政企对接工作,坚持“不以规模定门槛、不以出身定政策”的理念,贯彻落实“竞争中性”原则,消除融资隐性壁垒,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平等待遇。此外,续发挥好政府性资金竞争存储的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