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 提案选登

关于禁止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建议

信息来源:张家口政协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4日

 

市农工党

 

秸秆禁烧问题一直是困扰基层干部的一个重大难题。每年秋收、夏收时节,是农村秸秆焚烧高发季,很多农民为了省事对秸秆往往付之一炬,将其焚烧在田间地头,造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不良现象。这种传统做法与多种环境污染因子共同促成复合型雾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张家口市蔚县为例,蔚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现有耕地面积约120万亩,每年待处理秸秆主要为玉米秸秆、烟叶秸秆、谷物秸秆、豆类等其他秸秆,且面积大、数量多、分布广。近年来,虽然该县在秸秆禁烧工作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仍屡禁不绝,严重影响了蔚县的空气质量,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带来了极大阻碍。

一、秸秆焚烧的危害

(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秸秆焚烧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二)引发交通事故,影响环境美观。由于很多高速道路两边都有农田,秸秆焚烧时产生的大量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同时,秸秆焚烧冒出的浓密黑烟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环境的美观,田间黑斑更是对地区形象的严重破坏。

(三)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农田质量。农作物秸秆中不仅含有大量纤维素、木质素,还含有一定数量粗蛋白、粗脂肪、磷、钾等营养成分和许多微量元素。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秆,仅能利用所含钾的40%,其余氮、磷、有机质和热能则全部损失,不能起到肥田作用。另外,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二、秸秆禁烧工作存在的主要难点

(一)群众意识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受传统农耕思想及行为方式影响,一方面,农民认为焚烧过后的秸秆转变为草木灰,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对于收割后留在农田里的玉米秸秆、渣末、烟叶秸秆担心影响农作物出苗,为保证农作物正常出苗和生长,往往采取他们认为的最直接、最简单也是最快捷的处理方式——焚烧,这样既省时省力且不增加任何费用,这是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至于对政府花大力气焚烧秸秆,以及秸秆、残留地膜焚烧后破坏土壤微生物结构、板结土壤和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等因素,农民往往知之甚少且不会考虑太多,在思想意识上跟不上当下形势发展需要。

()打捆机械数量分布不平衡。目前,全市玉米秸杆打捆回收机械数量虽然能够自给自足,但是存在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状况,部分乡镇机械数量过剩,部分乡镇机械数量不足、甚至没有。没有机械的乡镇只能通过雇佣机械作业,同时,机械所有者在秸秆回收作业时会考虑到成本、利润的大小,往往选择在就近地区、连片平整的地块进行作业,对于有些零散地形不平整的地块,机械处理难度大、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他们往往不愿意去进行作业,导致牛群、羊群进地,最终只能走秸秆焚烧的路。

(三)秸秆综合利用效能没有充分发辉。总体看,张家口市部分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处理方式单一,科技化、能源化、多元化水平不高,秸秆资源高效利用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目前,只有玉米秸秆机械打捆回收方式比较普遍和成熟,打捆秸秆除了农民自用外,还可外销创收。但打捆机配套切割切碎装置功能不完善,造成秸秆粉碎不细、留茬较高,农民需要二次作业,造成焚烧可能。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资金投入不足。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资金需求量大而短缺,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综合效果,影响着禁烧工作的有效实施。环保部门用于秸秆禁烧的资金十分有限,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省财政下的农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扶贫项目,在秸秆综合利用上投入较少;农机具补贴金额不高,农民负担过重。

()秸秆焚烧监管查控难度大。虽然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公安部门大力宣传和严格执法,但是不烧没处放”“不烧留着也没用”“现在不烧,迟早也得烧的观念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在焚烧秸秆时与监督管理员打起游击战。由于农田监管范围大,现有监管人员难以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巡查,只能见烟就逮,农民则是偷偷点火,点着就跑,秸秆禁烧演变成了猫鼠游戏

三、意见建议

近几年河北省其他地市对秸秆禁烧的一系列经验做法表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归根到底还是要遵循源头治理、综合利用,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最终实现农田清洁、资源再生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宣传全面动员力度。运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法,将禁烧政策、焚烧危害宣传到各家各户、田间地头,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禁烧秸秆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综合利用成功案例进行示范宣传,对带头禁烧秸秆的农民进行鼓励表扬,对违反禁烧规定的进行处理曝光,引导群众自觉树立不能烧、不敢烧、不愿烧、舍不得烧的意识,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人人成为秸杆禁烧的宣传员和监督员。

(二)多渠道、多形式解决秸秆回收处理。针对目前露天焚烧类别,精准施策,从焚烧源头上加以治理。对于零星地块、地形不适合机械入场作业的区域:积极探索奖惩机制。一方面,对农户自行将秸秆搬运至机械处理场地进行处理的进行适当奖补;另一方面,对违反禁烧条例,依然进行焚烧的,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机械处理后残留地表的秸秆、渣末:设立地表残留物集中填埋沤肥点,对主动将残留秸秆、渣末运至集中填埋沤肥点的农户,进行适当补贴,同时对就地焚烧的,加大处罚力度,实现疏与堵相促进。

(三)加快农业产业结枸调整推进。按照中央1号文件一减四增要求,适度调减玉米等高耗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农民扩大谷黍、蔬菜、中药材等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产品种植规模,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减少玉米秸秆产生,从根本上缓解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

(四)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全面落实上级部门对秸秆禁烧、机械化处理等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扶持政策,用好配套资金,发展和培育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实体。通过整合扶贫环保资金,增加财政补贴等途径,积极推动企业、种养大户成立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扩大秸秆处理规模,覆盖更多农村、农户,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多方招商,投资兴建秸秆加工、生物制浆、有机肥料等综合利用工厂,力争变废为宝,实现农民得实惠、企业获利、环境受益的目的。

(五)加强禁烧工作的管控巡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组建公安、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队伍,加强巡查频度、广度、深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细化乡村监管机制,将乡镇、村干部和秸秆禁烧巡逻员的禁烧责任落实到每个地块,实行网格化监管、全覆盖巡查。畅通信息举报渠道,设立24小时秸秆焚烧举报电话,积极鼓励群众举报,第一时间将举报信息转发给焚烧地相关负责人,及时子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