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业联合会
数字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全球产业变革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市充分利用绿色能源、紧邻京津数据区位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将数字经济列为全市七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发展,现已投入运营重点项目8个,投运服务器45万台,以张北阿里巴巴、怀来秦淮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为代表的“中国数坝”初具规模,张家口市已经成为全国数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省发展较快的地市。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发展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深入。部分县区和企业存在传统产业思维惯性,对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认识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企业上互联网”的层面上,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5G等数字产业,企业上云,推进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解和研究。项目建设中,大数据产业占地广、耗电高、税收少,存在发展意愿和动力不足的现象。
二是人才支撑不够有力。数字经济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当前我市发展数字经济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数据安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六大重点发展领域的软硬件设计、系统开发、网络安全、数字挖掘等高、中、低端产业支撑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政策比较优势不强,吸引力不足,支撑产业发展存在短板。
三是相关政策配套不足。从现有规划和政策执行效果看,数字经济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细化政策支持和具体配套方案,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重点行业具体政策措施还未细化成形,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支持覆盖面不够宽,在资金支持、项目建设、风险防控上没有更大突破。
四是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我市数字经济基础弱,起步晚。产业上游,以阿里、秦淮为龙头的云计算中心,产业形态比较单一,税收贡献率很低。产业中游,大数据服务器及配套设备、机电系统等电子制造能力不足,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企业较少,仅有智慧互通、智云科技几家企业,且企业规模和影响力偏小。产业下游,数据服务和深度应用发展空白,信息消费带动性不足,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与我市传统产业融合不够,“两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仅为10家,在全省占比6.4%,缺乏典型性、示范性项目。
鉴于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建议工信、商务等部门通过举办互联网大会、数字经济技能大赛、专题讲座、人才培训、数字经济大讲堂等形式,引导各级干部和企业家强化数字经济思维。宣传部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媒体,加大对数字经济的宣传推广。引导县区和企业克服短期见效思维,充分认识到我市气候冷凉、风光电绿色能源充足,处于北京数字经济75至300公里核心区,比廊坊、保定和雄安新区更具发展优势,坚定发展信心,配好“大数据菜”,摆好“中国数坝”桌,才能分享“数字经济的盛宴”。
二是补齐人才短板。健全人才培育体系,依托我市紧邻北京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北京高校对接,在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学院、张家口技师学院等市内高等院校,建立数字经济实训基地,培养本地数字经济骨干技术人才。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引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硕博高层次人才。成立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数字经济研究院,打造产业发展智库中心,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制定全市数字经济整体规划,完善产业内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的配套政策和细化措施。建立数字经济工作推进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腾讯、电信、移动、联通等重大项目建设。通过优化土地、电力、网络等资源配置,承接北京数据产业项目外迁,招引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我市。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用足用好各类产业基金、专项资金和信贷金融资金,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完善产业链条。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完善产业上游大数据存储、中游大数据设备研发制造、下游数据服务和深度应用的产业要素和节点。加强与北京的联动发展,以打造“世界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北京数字产业承接服务示范区、数字经济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为核心,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构建起坝上地区、中心城区、邻京地区,三区联动的数据经济产业发展大格局。